老话讲,患难见真情。可在国与国之间,真情这东西,嘴上说得再漂亮,都不如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得管用。这不,就在全世界都盯着咱们“一带一路”倡议58配资,西方媒体天天念叨“债务陷阱”的时候,咱们的“巴铁”——巴基斯坦,又干了件特敞亮的事。
就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来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的前几天,一笔高达1000亿卢比(差不多是25亿多人民币)的款子,被提前打进了咱们中国电力企业的账户里。这事儿,说小了是还钱,说大了,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结结实实地抽在了那些唱衰中巴关系、抹黑“一带一路”的西方媒体脸上。
咱们得先搞清楚一个背景:巴基斯坦这几年的日子,过得确实挺紧巴。外汇储备紧张,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山大,电力行业的循环债务更是堆成了山。就说欠咱们中国企业的电费吧,到今年6月底,累计下来差不多有4750亿卢比。
这笔钱是怎么来的?主要是“中巴经济走廊”框架下,咱们帮他们建的那18个发电站。从2017年到现在,巴基斯坦其实已经陆陆续续支付了超过5.1万亿卢比,占了应付款总额的92.3%,绝对算不上是“老赖”。但剩下的这点尾款,就成了西方媒体嘴里“中国债务陷阱”的铁证,天天拿这事儿说三道四。
可结果呢?就在夏巴兹总理收拾行囊准备访华的前夕,巴基斯坦政府硬是从本国紧张的电力补贴预算里,挤出了这1000亿卢比,提前把钱给付了。这一笔钱打过来,欠款总额直接少了将近四分之一。
你可能会问,家里米缸都快见底了,为啥还非得赶在这时候还钱?
这就是夏巴兹这位政坛老将的精明之处了。他心里跟明镜似的,这次来中国,不光是参加个会、握个手那么简单,更重要的是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的第二阶段合作。第一阶段咱们帮他们修路、建港口、搞发电站,解决了“有没有”的问题。现在第二阶段,要搞工业、搞农业、搞科技,解决的是“好不好”的问题。这么关键的节骨眼上,如果还因为欠款问题让兄弟心里有疙瘩,那后面的事还怎么谈?
所以,这1000亿卢比,不仅仅是一笔欠款58配资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“投名状”。夏巴兹用这个行动告诉咱们:“兄弟,我们是认真想跟你混的,之前的困难是暂时的,但我们的诚意是实打实的。”
更有意思的是巴基斯坦还这笔钱的方式,那叫一个“四两拨千斤”。
要是直接动用他们那点宝贵的美元外汇储备去还,那真是伤筋动骨。要知道,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长期以来都只够维持一两个月的进口,每一分美元都得用在刀刃上。
这时候,中巴之间一项合作多年的“秘密武器”就派上了大用场——货币互换协议。
这玩意儿说白了,就是咱们两家央行约定好,你可以在一定额度和期限内,直接用你们家的卢比来换我们家的人民币用,反过来也一样。这么一来,巴基斯坦就可以直接用咱们的人民币来支付中资企业的电费,完全不用经过美元这个“中间商”。
这好处可太大了。第一,省下了宝贵的美元,不用担心外汇储备告急。第二,规避了汇率风险。你想想,万一美元一升值,卢比一贬值,那欠的债不就凭空多出来一截吗?现在用人民币结算,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从2011年开始,中巴这个货币互换的盘子就越做越大。就在去年(2024年)10月,咱们又续签了300亿人民币的额度,今年4月,巴基斯坦又申请增加了100亿。现在总规模差不多有400亿人民币。这次还款,很大一部分就是通过这个机制完成的。
这操作,直接打了那些鼓吹“美元霸权”的西方国家一记闷棍。他们总想用美元来卡全世界的脖子,但咱们用这种互利共赢的方式,悄无声息地就给它解构了。
58配资
说到“债务陷阱”,这真是西方媒体这几年最爱用的一个词。只要咱们“一带一路”项目在哪儿落地,这个词就跟到哪儿。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,就是他们最爱举的例子,说咱们借钱给斯里兰卡,人家还不起,咱们就把港口给“没收”了。
可事实是啥?斯里兰卡的外债里,欠咱们的还不到10%。而且那个港口,是斯里兰卡政府主动提出,以“租借99年”的方式交给中企运营的,主权还是人家的。这跟“没收”有半毛钱关系吗?
巴基斯坦的情况也一样。根据巴基斯坦财政部今年6月的数据,巴方总外债大概是1260亿美元,欠中国的债务占了不到20%,这里面大部分还是年息只有2%-3%的优惠贷款和商业贷款。
反倒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些西方主导的机构,他们的贷款占了巴基斯坦外债的大头,而且条件极其苛刻。他们总是要求巴基斯坦搞什么“结构性改革”,又是财政紧缩,又是强制私有化,结果把巴基斯坦的经济搞得越来越依赖进口,越来越脆弱。
说白了,中国给巴基斯坦的是“鱼”和“渔”,是能下金蛋的母鸡——咱们建的电站,让巴基斯坦每天的停电时间从过去的4-6个小时,缩短到现在的1小时以内,工厂能开工,百姓有电用;咱们修的公路,把偏远山区的农产品运了出来;咱们建的瓜达尔港,让一个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区域性的物流枢纽,当地70%的员工都是巴基斯坦人,咱们还负责培训。这些项目,是实实在在的“造血”工程。
而西方机构给的,往往是“毒药”,短期看是解决了燃眉之急,长期看却是让你失去自主发展的能力,永远被他们拴在裤腰带上。
到底谁在挖“债务陷阱”,这不一目了然吗?
这次能这么果断地拍板还钱,也跟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本人的风格有很大关系。
这位老兄可不是政治素人。他出身于巴基斯坦著名的谢里夫政治世家,他哥纳瓦兹谢里夫当过三任总理。他自己呢,也在地方上摸爬滚打了近四十年,当了三届旁遮普省的首席部长,那是巴基斯坦人口最多、经济最发达的省份。
在旁遮普省的时候,他就以“基建狂魔”和“实干家”著称,效率高,作风硬,凡是他认准的项目,就一定能排除万难推下去。中巴经济走廊的很多早期项目,比如拉合尔的橙线地铁,就是在他的力推下建成的。
所以,他对中巴合作的好处,看得比谁都清楚。他也明白,信誉,是比黄金还珍贵的资产。 这次提前还款,展现的不仅是巴基斯坦的履约能力,更是他本人对深化中巴合作的政治决心。
他这一手,既安抚了中方投资者的情绪,为接下来的合作铺平了道路,也向国内外的反对者们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:无论巴基斯坦内部政局如何变幻,对华友好、推进中巴经济走廊,是雷打不动的国策。
说到底,巴基斯坦这次的操作,给咱们所有人都上了一课。
在今天这个充满谎言和偏见的国际舆论场里,我们去跟别人辩论一万句,可能都抵不上合作伙伴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。
当西方媒体还在喋喋不休地渲染“中国威胁论”和“债务陷阱论”时,巴基斯坦用1000亿卢比的真金白银,投下了一张最响亮的“信任票”。
这张票证明了,“一带一路”不是什么地缘政治的工具,而是大家手拉手一起发展的阳光大道。在这条路上,没有谁是傻子,合作是真是假,项目是好是坏,老百姓的心里都有一杆秤。
随着夏巴兹总理的到访,中巴经济走廊2.0时代的大幕即将拉开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工业、农业、科技和绿色能源等新领域,中巴合作还将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。而那些试图用谣言离间我们的企图,终将在这份“比山高、比海深、比蜜甜”的铁杆情谊面前,显得苍白而可笑。
因为行动58配资,永远是最好的证明。
翻翻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